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校友足迹  >  正文

作家、画家赵宗彪:如果去一座孤岛,我只带《史记》

发布时间:2024-06-14

赵宗彪是台州学院84届中文校友,浙江天台人,记者、作家、画家。台州日报原副总编辑,爱山水,好读书,会篆刻,喜速写,擅刻木,以刀和笔展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。

他出版了杂文集《山河故人》《大地与人》和木刻集《木上江南》《万物有灵》等十余本,作品十多次入编《中国杂文年选》《中国杂文精选》,散文作品二十多次入编各种选本,并在杭州、鲁迅纪念馆等地举办个人木刻展十多场。

日前,赵宗彪传来好消息,他的随笔集《史记里的中国》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
赵宗彪先生,自称“太史公门下走狗”,他说,如果只能带一本中国书,他只会选《史记》。他认为,《史记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史诗,是东亚文明前三千年的总结,是中国人的文化经典。

《史记》完成了中国人的人格塑造,定位了先秦士人的思想品质,奠定了中国人的精神风骨。所谓的汉唐气象,所谓的中国人的精神气质,都可以溯源至春秋战国,事实上都来自于《史记》的人物塑造。

赵宗彪先生喜欢《史记》,积四十多年的阅读体会,汇成这本十万字的小书。他以当代人的视角,以当下的普通价值观,去审视这本名著里的现代性。他认为,《史记》里的中国,是青春期的中国,精神阳光,体格刚健,心情开朗,与我们面向世界、走向现代化的中国,是可以相融的。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。

今天,我们从《史记里的中国》中选读两篇——《悲歌为谁而吟唱》《尊严的重量》共欣赏。

《悲歌为谁而吟唱》

如果让我去一个孤岛,只能带一本书,我肯定选择《史记》。因为《史记》中,跃动着足以让人类自豪的人的精神,闪耀着高贵的人性的光辉,让人不忍、不甘、不愿当奴隶。

在书中无论是帝王、士人,还是贩夫走卒,一个个都有着不可屈服的尊严和斗志。为了理想,他们一往无前在奋斗,为了践诺,一掷千金,为了尊严,可以牺牲生命。《史记》最让人激动的,永远是人,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,有着高贵的心灵,不屈的精神,充沛的豪情。胜利的英雄们固然能够赢得鲜花和荣耀,但是失败的英雄,依然光彩照人,命运之神即使没有眷顾,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,依然没有失去人的魅力。

《史记》是中华文明前三千年的一个总结,呈现给我们的,是一个健康的、阳刚的、豪迈的青年,正举着一把青铜剑,呼啸着在华北平原上自由地奔跑。他是忍渴逐日的夸父,是不息填海的精卫,是上下问天的屈原,是易水送别的荆轲,是义不帝秦的仲连,是勾践,是伍员,是田横,是李广……《史记》中的所有人,都是悲剧中的英雄。司马迁以悲天悯人的情怀,写出了人类的困境:在命运面前,有些人可能是幸运者,但是,不论你的所谓功业是成功还是失败,在死亡这个最后归宿面前,没有一个人可以例外。

死亡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,也是所有生命都拥有的最终宿命。在这个巨大的悲剧面前,所有的人都无法逃遁。在司马迁的眼里,刘邦和项羽都是位列本纪的伟大英雄,但是,在死亡面前,同样只能吟唱悲歌。

在结束秦政之后的争霸战中,刘邦和项羽从战友最后变成了敌人。垓下之战,楚汉相争的胜负大局已定。面对失败的局面,项羽的表现,让两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唏嘘不已。

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,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“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?”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,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
检验一个男人是否有真性情,看他对女人和弱者的态度可知。无情未必真豪杰,项羽之所以让宋代的女诗人李清照也称之为“人杰”,可能与此有关。项羽死时,年仅三十一岁。

作为贵族,项羽有名的歌唱就这一次。他的悲歌,是在死亡面前,为了一个女人而唱。刘邦却有两次。

刘邦开创了一个平民通过努力奋斗,也可以统治世界的新时代。他的第一次歌唱是在衣锦还乡之后,唱的是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。”

但是,在项羽死后七年,他有着与老对手一样的困境: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,和心爱的女人一起唱起最后的悲歌。

刘邦的皇后是吕雉,他们的长子刘盈,已被立为太子。刘邦后来又宠幸了一个妃子叫戚夫人,生了一个儿子叫如意,封为赵王。爱母及子,刘邦的晚年,一直在为易太子的事,与大臣们、皇后外戚斗智斗勇,想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赵王如意。大臣们之所以反对,是因为嫡长传位是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光荣革命传统,稳定压倒一切,这个老规矩不能破。外戚们的反对,是切身利益所系,如果太子易人,荣华富贵可能变成人头落地。吕雉、吕泽姐弟在张良的帮助下,终于巩固了太子地位。面对着自己的失败,虽然贵为皇帝,刘邦也无可奈何。

刘邦知道自己来日无多,伤心地对最心爱的戚夫人说:“我想换掉太子,但是,太子已有这四个人的辅佐,羽翼已成,我已动不了了。以后的事情,只有吕后能作主了。”知道吕后手段的戚夫人哭泣不已。刘邦说“你为我作楚舞,我为你唱楚歌吧!”刘邦唱道:“鸿鹄高飞,一举千里。羽翮已就,横绝四海。横绝四海,又可奈何?虽有矰缴,尚安所施?”已经风烛残年的老皇帝,面对着无情的岁月,当年在老家唱大风歌的豪情壮志,早已一去不复返了。

刘邦和戚夫人反复歌舞,戚夫人已经泣不成声,当年的胜利英雄,再也无法忍受如此悲怆的场面,只得匆匆离去。  

六十二岁的末路英雄,充溢心头的,除了悲凉,还是悲凉。无论是什么英雄,最后面对的,是都要死去的宿命。刘邦可曾想起,自己和老对手项羽当年的垓下悲歌,怎么如此地相似——

项羽明白,在自己战败之后,等待虞姬的战俘命运将会是什么。他最后放不下的,不是功业,而是女人。《史记》没有写虞姬的下场,根据其他史书的记载,虞姬为了让项羽能安心突围,是在项羽的吟唱楚歌之后,自刎于帐下。

知妻莫若夫。吕后“为人刚毅”,在紧紧配合刘邦剿灭功臣上厥功至伟,是个心狠手辣之人。刘邦之所以悲伤,是因为他知道,在自己死后,最喜欢的女人和儿子面对吕后这种角色时,将会是什么结局。

刘邦死后,他一直想废却未能如愿的十六岁太子刘盈即位,是为孝惠帝。惠帝倒是一个宽厚之人,知道吕后的心思,对自己的弟弟赵王如意呵护有加。但是,最后,十四岁的小王子还是被报复心非常重的吕后乘隙毒死。而更显吕后残忍的是,她对戚夫人的迫害,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:将她的情敌戚夫人砍断四肢,刺瞎了眼睛,熏聋了耳朵,吃了哑药,然后将她丢在厕所里,称之为“人彘”。过了几天,她还不解恨,特地叫亲生儿子孝惠皇帝去看。皇帝看到这样一堆肉体不知何物,一问,才知道原来是美丽的戚夫人,乃大哭,被吓出了大病,从此不理朝政。

吕后在刘邦死后,事实上开创了她自己的吕家时代,专权汉政达十五年,但是,她的这些做法,并没有给吕家带来利益。在她死后,迎来的,是老臣们对吕氏家族的大屠杀。如果刘邦地下有灵,会有何种反应?悲乎、喜乎?如果刘邦和项羽地下相逢,各自说起自己心爱女人的最后下场,又不知会作何对话?

他们该不会一起再唱楚歌了吧。


《尊严的重量》

尊严与自由一样,看不清,又摸不着。按照写过《沉默的大多数》和《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的作家王小波的说法,尊严就是自己是被人看作人,还是当成东西。我以为,尊严,更多的,还是表现为自己的定位,就是你把自己怎么看。

看《史记》,我们会发现,我们的祖先,是那么讲尊严,那么看重自由,让我们所谓的现代人,在“生命高于一切”的口号下,反衬出人格的猥琐和苟且。

魏豹是魏国的落魄公子,在秦末的大乱中,以武力征战成为魏王。在楚汉争霸战中,倒向项羽一方。刘邦派了郦生去游说,希望他叛楚归汉弃暗投明。魏豹回答说:“人生一世间,如白驹过隙耳。现在的汉王傲慢又无礼,对下属,不论是诸侯还是大臣,好像对待奴仆一样,没有起码的上下礼节,跟着他,虽然有金钱有美女有官职生活舒适,但是做人没有尊严,我不想见他。”一口回绝了。即使以后被刘邦军队战败被杀,亦不后悔。

田家是齐国的王室。在秦末的群雄战争中,田儋起兵称王,复齐国,拥有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。后来,田儋被秦将章邯所杀。田儋的从弟田横与兄田荣率其余众割据齐地抗秦。田荣死,田横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,自为相国。如何争取或消灭这支武装,是有志统一全国的刘邦的重要目标。刘邦派了使者郦生来做工作,大概郦生这个人口才了得,所以,一再做这种摇唇鼓舌的事情。郦生上次游说魏豹劳而无功,这次还真是成功了,郦生说服齐国降汉,实现共赢。齐国君臣他们相信他的话,放下了武器。但是,韩信在蒯通的怂恿下,却背信弃义,乘齐国不备,发动突然袭击,消灭了齐国的军队。齐王和田横大怒,认为被郦生出卖了,理所当然地烹杀了郦生。没有了武装,谈判的资本也就失去,后来,齐王被韩信俘虏,齐相田横不愿投降,就自立为齐王,继续抵抗汉王。刘邦在彻底消灭了各地势力后,开始清算所有的欠账。田横知道自己不是汉军的对手,就率领手下的五百多人,离开大陆,逃避到了一个海岛上。

刘邦认为,这个田家,都是齐国的王室成员,是老贵族,很得民心,在齐国有着很大的号召力,如果他不归顺大汉,对于汉朝在齐地的统治将非常不利,是心腹之患。于是刘邦派出使者去岛上,赦免了田横的过错,并要他到首都见面。田横对汉使说:我将汉王的使者郦生烹杀了,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现在是汉将,很得力,我怕他报仇,所以不敢听从皇帝的召唤,只希望皇帝让我做一个平民百姓,一世都生活在这个小岛上就行了。

刘邦听了使者汇报,当然不同意,他立即专门给郦商下了一道诏书:齐王田横马上就要来见我,任何人敢动他一根毫毛,灭族!然后,刘邦让使者再带着这道诏书告诉田横:你放心地来吧。大的,我将封你为王,小的,至少也会封侯。不来,我将派兵来消灭。田横于是和两个侍从一起,坐着朝廷的专车,去洛阳见刘邦。

到了尸乡的政府招驿站,离洛阳还有三十里,田横对汉使说:“人臣见天子应当沐浴,以示尊重。”于是停留了下来。田横对两个侍从说:“当年我和汉王刘邦都是南面称王道孤的人,现在,汉王当了天子,而我却要作为一个失败者向他北面称臣,这个耻辱于我已经够大了。以前我将郦生烹杀了,现在又要和郦生的弟弟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,即使郦商畏惧皇帝的诏书不敢动我,我心中能无愧吗?皇帝想见我,不过是我的容貌罢了。现在皇帝在洛阳,我砍下头颅,快马跑三十里送去,估计容颜不会改变。”于是田横拔剑自杀,侍从将他的头颅捧给使者,使者遵命快马加鞭地送到刘邦面前。刘邦见了田横的头颅,感慨万端:“这个田横,了不起。从布衣起家,三个兄弟相继为齐王,真正是个贤能之士。”不禁为之唏嘘落泪。于是封他的两个侍从为都尉,派了两千名士兵去挖墓,以王者的礼仪埋葬了田横。

葬礼既毕,两个都尉在田横的墓地边挖了两个小坑,一起自杀了,表示要跟从原主人。刘邦听到这个报告,非常震惊,觉得田横的人都如此了不起,心中更不放心。“听说他们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呢。”于是,又派出使者去岛上,叫他们都来首都。岛上的人听到田横已死、侍从也死的消息,都不愿去做汉帝的臣民,全都在岛上自杀了。

这个岛,现在叫田横岛,总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,距青岛码头仅六十八公里。据说上面有不少纪念田横和五百士的建筑和雕塑。抗战时期的徐悲鸿,也曾以此为题材作过油画,名叫《田横五百士》,借以提振中国人的精神。 这幅布面油画长349厘米,宽197厘米,1930年完成,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,画面宏大,气氛悲壮而凝重。在徐悲鸿的油画中,这一幅我最喜欢。

我们以前一直批评古人“刑不上大夫”,这固然有法律面前并未人人平等的特权,但是,更多的,是我们的先人对那些社会的上层人物,有更高的对尊严的要求,即要求他们自己解决,而不要弄到法庭上接受审判,再拉到大街上行刑,这毕竟有失体面。所以,才有了“君子不食嗟来之食”的传统,才有了李广老将军宁可自杀也不肯去受“刀笔吏”侮辱的壮烈。在魏豹、田横和他的五百士、李广等人的心中,作为一个人,尊严当然比生命更重。这,也是人和动物的重要分野。

汉文帝刘恒在位的时候,他的舅舅薄昭酒后杀了皇帝的使者,这是不可宽恕的死罪。但是,薄昭的身份非常特殊,为了保护皇家的尊严,皇帝派了大臣们去舅舅家喝酒,并趁机劝他自杀。但这个老国舅脸皮厚,不愿意。皇帝只好又派这些大臣们去舅舅家,但这次去不再是喝酒,而是穿着丧服去哭丧了。国舅没办法,只好自杀。

能够给人以尊严的时代,真的让人向往。所以,汉代以前的士大夫,多顶天立地的英雄,这,才堪称汉人。等到了君王可以随便将大臣在庙堂上脱了裤子打板子、官员们要靠不断地写检讨书自污自辱以自保和“不谄谀必死”的专制时代,我们再想要找一个有尊严的人,还真的要打灯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