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 台院故事  >  正文

[身边的榜样] 硬核学霸,“喆”样炼成!

发布时间:2024-06-14

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(CCF YEF)上,来自台州学院的小伙子在“大学生学术秀”中凭借优异的表现一举夺得本科组二等奖,他是本次比赛中唯一一位非“985”“211”“双一流”高校大学生,展现了我校学子的学术能力和青春风采。

这位获奖的小伙子,就是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(大数据)学院202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方喆炜.


学海无涯,求知若饥

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,提到方喆炜的名字,不少同学的第一反应是:“哦,就是那个‘学霸’”!大学三个学年的综合考评和智育绩点平均成绩均在年级排名第一,曾获国家奖学金、省政府奖学金、校一等奖学金、校“三好学生”等奖项,在学习上,方喆炜是不折不扣的优秀典型。

因兴趣而始,择志趣而成。方喆炜说,自己从小就对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感兴趣,小学时就喜欢打电脑游戏,并且对于解谜游戏、逻辑问题等十分感兴趣,在求学生涯中,数学也一直是他的优势科目。高考填报志愿时,经过对各种专业的了解和对自己兴趣的评估,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。“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,也是数据的时代,时代发展趋势和个人兴趣的双向助推,让我步入了这个专业领域。”方喆炜笑着说。

进入大学后,在专业学习上,方喆炜表现出了超过一般同学的的热情和执着,除了课堂上认真听讲之外,他会在课余时间里利用线上线下资源不断学习、拓展视野。面对一些复杂的算法和模型时,方喆炜也常常会遭遇困难,但他会主动、积极地查阅资料并不断实践操作,让问题迎刃而解。“不要让自己局限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,也不要满足于学校教学,应当自己学会寻找知识”,正是本着这种如饥似渴的求学劲头,方喆炜在学习上一马当先,平均学分绩点高达4.05。

谈到学习经验的分享,他说“任务驱动”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,“简单来说就是列好deadline,让自己忙碌起来,事情一多,自然而然就会专注起来,效率也会高起来了”,他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充分珍惜大学时光,脚踏实地将知识学扎实,“基础是关键,一个稳固的基础决定了你的上限到哪”,方喆炜如是说道。


心中有光,素履以往

与其他同学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不同,方喆炜刚进校就确定了要考研的目标,并通过网上查阅资料、虚心请教师长等进一步为自己制定大学期间的奋斗计划:“大一阶段主要以认真学习打好基础为主,大二积极参加竞赛,大三更多参与到科研中去。”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秉持着这样的信念,方喆炜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行进着。

进入大二学年以后,他主动加入了实验室,开启了竞赛和科研之路。“基本上只要人在学校,我就会每天到实验室报到,就算没有具体的实验任务,我也会平均每天花两三个小时自学一些我觉得对自己有用的知识。”脚踏实地、日积月累,方喆炜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。

他不断开展探索和创新,参与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竞赛项目。由最初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二等奖,再到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大赛省一等奖,最后获得华为ICT大赛全球二等奖、全国一等奖,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等,这些成绩都是方喆炜背后点点滴滴默默奋斗的剪影。在参加华为ICT大赛时,方喆炜做了许许多多的准备,他先将自己头脑中所思所想列出一个大的框架,把整体思路理清,然后在指定网站上去寻找相关资料和问题,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差别,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与准备,将一个个难关攻破,终获斩获佳绩。

内心笃定又有超强执行力,方喆炜在他选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,不因失败而气馁,不因成功而狂喜,即使遭遇困顿险阻,亦当砥砺奋进。他表示,竞赛为他带来的远不止于奖项和荣誉。“竞赛是一个学习和发展的机会,我学习新的概念、方法和技术,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,这让我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。竞赛也锻炼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,面对复杂的问题,我需要思考、分析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。同时竞赛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,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和小伙伴们给我的莫大帮助。”方喆炜这样说道。


厚积薄发,勇攀高峰

以考研为目标的方喆炜深知科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,所以大学期间,他在竞赛的基础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科研上。在他看来,竞赛讲究团队配合,通常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解决问题或是完成任务,而科研则需要一个人花费更长时间进行深入研究,更注重理论分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。“做科研时,我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,深入研究特定领域的知识。这使我对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扩展了学术知识和专业背景,同时也推动我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,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,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质疑和检验已有的理论和假设,提出新的观点和解释。”方喆炜这样解释道。

科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,勇敢的人就是在不断地迎接挑战、克服困难中逐步提升自己、完善自己。图像质量评价和模式识别是方喆炜的主要研究方向,在科研过程中,他时常也会遇到像如何度量几何失真等方面的问题,但他从未轻易言弃,而是不断实验,不停阅读最新的顶刊、顶会学术文章,学习最新的技术去完善自己的方法和技能。“当你能够在错误中找到问题根源并想方设法去克服它,这意味着你已然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,得到了真正的提升。”对科研一丝不苟的态度、对学问孜孜以求的信念,让方喆炜在面对挑战时总是迎难而上,刨根问底,他也因此收获了诸多的科研成果:发表SCI文章2篇,其中以第一作者在IEEE TIM(JCR一区,SCI二区)发表文章1篇,申请发明专利2项、软件著作权3项,主持、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4项。

此次参加2024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(CCF YEF),他就是凭借2023年发表的关于“虚拟视点图像质量评价”的相关学术成果,赢得了现场评委们的认可和称赞,最终斩获了本科组二等奖,他表示,与来自全国高校的青年学子“华山论剑”,让他深切体会到了“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”,也进一步坚定了他继续深耕在专业领域的决心。


踌躇满志,启程未来

入学初就定下考研目标的方喆炜,在大三第二学期按部就班地开始了复习之路,因为想要选择离家乡嘉兴近一点的高校,综合考虑了自己各方面的条件,他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为自己的考研目标。有了大一到大三学年脚踏实地的努力沉淀,他的备战考研之旅也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。“如果决定考研的话,我建议学弟学妹们越早开始准备越好,考研这一年的三月份就应该进入复习状态了,因为我们的专业课在工科里面算是比较难的,在专业课复习上投入的时间基本跟数学这一科差不多”,谈到考研经验,他给出了这样的建议。

在方喆炜看来,考研就像参加一场长跑测试,对耐力和韧性都是不小的考验,唯有咬紧牙关坚定地向前奔跑,才能抵达胜利的终点。他坦言,虽然自己的备考之路总体比较顺利,但在后期也产生了一些焦虑的情绪,“到了后半程难免会有些许负面的情绪,像是担心自己的复习进度、产生自我怀疑的心理等,但我会通过跑步等运动方式来释放压力,同时不断给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,告诉自己每一份的付出都有它的意义”。在一步一个脚印铺就的扎实基础上,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战下,方喆炜最终如愿以偿,成功上岸。

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,他用“充实、快乐、满意”来形容这段宝贵的青春年华。展望未来,他踌躇满志:“计算机行业是更新迭代极快的领域,需要不断学习来寻求创新和突破,在研究生阶段我会继续夯实专业知识,有机会的话还会选择读博深造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见识,希望将来能在专业领域真正有所建树。”

心怀赤诚热爱,奔赴星辰大海。即将跨出台院校门开启崭新征程的方喆炜,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绘就绚烂的新篇章!

(此文推送到《台州学院》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)